- A+
清明節掃墓、祭祖,已蔚為兩岸傳統,不過在大陸各地,至今仍流傳一些鮮為人知的另類習俗。以兩岸客家族群為例,都保留「白紙點雞血」的特色風俗。一些地區祭祖同時,也祭各路英雄,還多了踏青、插柳、放風箏、盪鞦韆、踢足球、「碰雞蛋」等趣俗。
以粵東梅州、潮汕、東莞清溪一帶的客家人為例,把清明掃墓稱做「嫁山」、「掛山」或「拜山」。對整套掃墓流程十分講究,也與今日常見的先除草燒香有所不同。廣東客家人到了祖先墓前,第一件事是將一疊點上雄雞血的白紙或黃紙,拿草皮或石頭壓在祖先墳頭上,相傳能驅「外鬼」。接著才是在墳地四周擺放供品、以及12張銀紙,代表「年度大祭」,也表示後輩子孫的心意,有按時回來祭拜。
點雞血、墳頭「掛紙」等習俗,也流傳於今日台灣客家族群。台灣客家人,甚至有在祖墳「砸蛋」的另類習俗,在收拾供品離開前,要將雞蛋、鴨蛋在墓碑上打碎,再將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除壞運。
大陸各地的清明習俗也略有差異,除了普遍流傳的掃墓祭祖,以往的老風俗甚至更活潑有趣,不僅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還有頭插楊柳、放紙鳶,甚至另類的碰雞蛋等習俗。唐代的清明節,更是從民間到皇室宮廷都瘋「鬥雞」。
大陸老一輩回憶,清明時節柳條繁盛,家家門前插柳、小孩和女人都頭戴「柳環」,民間更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之說。這個習俗在安徽蕪湖尤盛,《蕪湖縣誌》記載,春秋時期的晉國忠臣介子推和他母親,是在清明節這天抱著柳樹被燒死,此後家家戶戶便於此時插柳紀念。
清明節對一些地區來說,不止是祭祖日,更是感念各路英雄、偉人的重要節日。如浙江一帶祭民族英雄岳飛、福建一帶祭明代抗倭將領戚繼光,四川則每年於清明節前後舉行都江堰「放水大典」,祭戰國時代著名水利工程專家李冰。
兩岸客家清明保留點雞血風俗,其實,台灣許多風俗習慣都源自於大陸;在台灣,除了原住民以外,都是來自的大陸的移民,因此娶個文化習俗、生活習慣接近台灣的大陸新娘,是最容易融入台灣生活。
我們是專業大陸相親娶大陸新娘服務團隊,如果你是客家人,我們也有提供廣東梅州新娘、客家新娘的介紹,客家人娶客家人更是符合客家習俗;當然,除了梅州新娘、客家新娘以外,包含哈爾濱新娘、東北新娘在內的各地大陸新娘,我們都能提供相親介紹服務,歡迎洽詢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