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我們可以協助單身男性順利圓滿的透過相親方式娶到大陸新娘,但我們也希望有意娶大陸新娘的單身男性能多瞭解大陸的文化習俗等,才有助於婚後的溝通相處,讓婚姻能夠長久幸福;所以,就來簡單介紹大陸除夕守歲的風俗....
除夕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守歲之時也是人們共敘親情的"黃金時間",守歲對於團聚的人們來說,是一頓親情大餐,享受著人生最大的樂趣。而對於遊子,客居他鄉,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凸顯幾分淒涼,幾分離愁,不由淚濕衣杉。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守歲作為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也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守歲是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也是過春節時的一項重要活動。守歲雖只為人們的一項娛樂活動,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閑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除夕之夜,萬家燈火,樂敘天倫,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謂之"守歲"。很多"守歲"詩記述了古代"守歲"的一些民俗風情,讀來生動形象,讓人嚮往。杜甫的"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向人們展示"親人團聚,歡聲笑語,使槽邊吃草的馬都受到了驚嚇;而那紅彤彤的燭光,竟嚇飛了林中棲息的烏鴉"的畫卷,帶給人們強烈的反思。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點起明亮的蠟燭,男女老少歡聚在一起守歲。守歲是習俗,既有對逝去時光的眷戀之情,也寄託著對新生活的美好祝福。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上了年紀的人守歲,是"辭舊歲",為的是守住即將過去一年中的最後時光,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一方面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為了和父母長輩一起守住時光,為父母長輩延年益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
"守歲"顧名思義是守候新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從古至今,"守歲"都包含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述的是守歲時的情景。通宵守夜,可以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守歲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春節在古代詩人的筆下,留下了許多廣為傳誦的詩句,如今品賞起來,仍然十分真切感人。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用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
其實,大陸的文化風俗等接盡台灣,這也是大多數在考慮娶越南新娘或大陸新娘時,會比較考慮娶大陸新娘的主因,畢竟除了語言相通之外,生活習慣類似會比較好溝通相處,有助於婚姻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