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對新移民標籤化增進多元融合!

  • A+
所屬分類:社論評論

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在曾針對「新移民媽媽」親子教養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等新移民媽媽最感困擾的教養壓力來自「孩子被標籤化」,大陸新移民女性對此的反應高於越南籍媽媽。新移民媽媽不喜歡聽到別人說新移民家庭是問題家庭,不喜歡被標籤化,感受不被尊重和壓力。

長期以來,政府相關單位一直推出自以為是的策略,標籤化的措施,專案、專款、專用,單獨辦理多元文化活動、生活適應班,來保障她們的權益,嘉惠外配。剛開始或許是正確的,但若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和我們相處超過兩年,還要繼續稱她們是外籍新娘或大陸新娘嗎?雖然目前改為「新移民」,或新住民,難免將之定位與標籤化。

過去處理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問題,將之抽離普通班安排特殊教育。晚近為了消除標籤化,回歸主流理念抬頭,採取融合普通班施教。「回歸主流」理念強調「正常化」和「最少限制的環境」,讓特教生感受到尊重,與同輩有社會互動、交流的機會,及早適應社會,而非與社會隔絕。相對於特教生,我們協助大陸與外籍配偶,是否該有類似「回歸主流」的處置方案,對她們施予「正常化」和提供「最少限制的環境」的策略?

近來坊間流傳,許多類似新移民的嘉年華會活動或以外配為主的活動,引發流言:在地鄉親認為既是新移民或外配活動,所以酸溜溜的不想參與;而有些真正的大陸新娘及外配,卻不喜歡總是被拿來參加「標籤化」的活動,而漸漸流失。有些外配或大陸新娘,她們希望融入在地,不想被歸類或隔離,換言之,她們所爭取的是人權中最被忽略的「尊重」與「尊嚴」。

為她們辦理輔導活動,極為必要;但從移民單位、戶政單位、社會單位、教育單位及民間社團,一年到頭耗費不少,卻總是辦一些一模一樣的活動,或重複找來同一票參與者,了無新意。而主(承)辦單位少不了要用獎品、摸彩等方式來吸引她們,造成誤解:少部份為獎品或好處而來,卻將她們全體污名化了!只因為我們在地、多數,所以視為理所當然。事實上她們和我們一樣,都需要教育與學習。

教育部為因應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等新移民子女人數逐年成長,協助新移民子女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等課題,規畫包含新火炬計畫、教育優先區方案,舉辦國際日或多元文化週活動等。辦理的項目一再重複:講座、宣導、互動。邀來的講師多為學者型,只會提供研究數據,完全未能深入這些家長的在地化需求。

應該要改變這樣多頭馬車的經營型態,統一事權,讓事情單純化。對初來乍到者,移民單位可結合警政、衛生、戶政及社福單位,辦理居留、醫護、救助與補助等法規及因應策略之宣導活動,並由社會處統一製發紀錄簿,用以登錄外配及鄉親參與講習與活動次數,作為進階及授課之參照;戶政單位、就業輔導單位及各社區發展協會則對外配已居留一-二年者,實施生活輔導適應,並增進與社區鄉親之敦親睦鄰為主;不論來金門多久,家庭教育中心與民間社團擴大辦理綜合在地鄉親之互動,不是單獨隔離的外配活動;親職教育、親子活動、識字教育則歸由學校教育來興辦。

各單位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或研習,宜將外配與在地合在一起辦理。例如子女教養、夫妻婚姻關係或家庭功能、婆媳關係等問題,不論外配或本地家長都需共同面對。唯在課程或活動流程可酌量安排適合活動或內容,或安排外配介紹母國文化、語言給在地鄉親,真正落實多元文化融合。與其辦理煙火式的活動,倒不如回歸各社區,鼓勵發動敦親睦鄰的方式,真正溫暖到每一個人,而不要去區分,誰是外配?在學校經過多面向的教學設計,已經減少了對外配子弟的「標籤化」措施。讓這些已經成為我們一分子的,就普遍的受到平等對待,不必刻意區隔,更不應該「標籤化」。

原文為金門日報社論

大陸相親、大陸新娘、大陸結婚聯絡諮詢

大陸新娘政府立案合法介紹仲介

大陸新娘大陸新娘介紹大陸新娘仲介

娶大陸新娘流程、娶大陸新娘費用合約保障

 

先看大陸新娘照片挑選再到大陸面交辦手續?網購大陸新娘!?

讓你真正大陸相親不白跑順利圓滿娶到大陸新娘!
讓專業的來幫你順利一次娶到適合的大陸新娘!

發表留言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