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陸新娘,長期以來就是許多台灣單身男性解決婚姻問題的熱門選擇,從早期的福建新娘,到最近越來越流行的東北新娘,都有非常多人迎娶,而廣東梅州的客家新娘,更是一直都很受到歡迎的選擇。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鄉土生活氣息濃郁,形成民歌中獨立的一支。在今日的梅州,夕陽西下或月涼如水的夜晚都可以看到市民唱山歌的古老民俗,由此可以看到客家山歌的生命力是多麼強大,它的內涵又是多麼深刻。下面,作者就對梅州客家山歌的起源、形成及內容作簡單介紹。
客家山歌的起源
山歌,即民歌中之一種。據史料記載,唐代始有山歌之稱,而梅州民間流傳的歌仙“劉三妹的故事”也發生在唐代神龍年間,可知客家山歌之盛行,正是其時。客家山歌深受春秋末年成集的《詩經》中《十五國風》的影響,後隨客家人的遷徙,受佘、瑤等土著人的歌謠的影響。隨著客家“民系”的逐漸形成,變成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即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形成
梅州客家山歌作為我國著名的民歌中獨立的一支,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世代相傳,主要以“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常用雙關、重疊等手法。客家山歌基本是四句七字體,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韻;唱時往往觸景生情,即席歌唱,隨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調豐富,大致有山歌號子、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因而使旋律高亢、嘹亮、抒情悠揚,回環曲折,委婉動聽。而其唱腔約有100多種,其他民間小調則有200多種,主要是鬆口山歌、梅縣山歌、興甯羅崗山歌、蕉嶺長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的內容
梅州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經過其不斷發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除“情歌”之外,尚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逞歌、虛玄歌、拉翻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調”等,主要反映了社會歷史的進程,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醜惡的摒棄。
1.歌謠突顯出客家人對愛情的熾熱追求。客家少女在口語中稱作阿妹、細妹、老妹,不稱姑娘。她們大膽、執著、勤勞、勇敢、富有卓見、溫柔多情,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對愛情有熱烈的追求。
2.歌謠反映了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梅州客家除少部分是上層階層,大部分是貧苦農民、雇工和小手工業者。他們備受土豪劣紳的剝削欺壓,官府橫徵暴斂,土匪騷擾,生活環境極其惡劣,幾乎把生活逼上絕境。有許多山歌反映了苦難人民的心聲,如:正月裡來是新年,做人阿妹不值錢。爹娘家產涯無份,當作豬牛去賣錢。
3.歌謠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假醜惡的摒棄。客家人向來崇尚禮儀,追求的是真善美,對假醜惡則深惡痛絕,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客家人追求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人動手豐衣足食的古訓。即使是現在大家日子好了,家長們仍然經常教訓孩子們不要大吃大喝,要勤勞儉樸。
4.歌謠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心聲。客家山歌作為一種民系文化,它並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與時俱進、具有時代的特點,它作為民間媒介的時尚廣播,傳遞的是時代的心聲。
客家山歌的種類
客家山歌的內容廣泛,語言樸素生動。歌詞善用比興,韻腳齊整。歌詞句式為7字4句,每句為“2、2、3”的組合。詞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興編唱。可以一曲多詞,反復演唱。
客家山歌的曲調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區的曲調,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異。它有多種腔調的變化,並有不同的名稱。大致有下面幾種:
山歌號子 多採用“喲呵哈”等襯詞,只有一個長樂句,在高音區相鄰兩三個音之間進行,散板,節奏自由,用假聲唱,聲音高亢。
正板山歌 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傳最普遍的一種曲式。
四句八節山歌 歌詞4句,八節是指8個樂句。是把1句歌詞分作兩個樂句來唱,詞中夾以較多的襯詞。其曲調是在正板山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快板山歌 也叫急板山歌。歌詞無襯詞,曲調無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調,把節奏緊縮,將速度加快來演唱。
疊板山歌 亦稱疊字山歌。歌詞中插上較多的疊字疊句,有時多達數10字。其曲調的開頭與結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點,中間則由於採用疊字疊句而擴充了曲調,演唱時近似數板。
五句板山歌 歌詞為7字5句,曲調是正板山歌的擴充。
客家山歌從唱腔來說多為羽調式和徵調式,一般多採用四聲羽調式。
梅州不但還有著許多客家山歌,更保留著許多客家文化,尤其梅州的女性大都還保有傳統客家女性勤儉持家的精神;所以,梅州新娘大都是非常傳統的客家女性,也使的梅州的客家新娘一直在台灣深受台灣家庭的喜愛。
畢竟,梅州是客家人的源鄉,保存著大量的客家文化,梅州不僅擁有和保存著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在客都梅州的客家人更仍然保有客家的傳統與精神不變,尤其,梅州的客家新娘更是仍然保留客家勤儉持家的精神,而受到許多人的歡迎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