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台灣未婚、離婚、丧偶的單身男性越來越流行到大陸相親娶大陸新娘,從最南的海南新娘到最北的哈爾濱新娘都有不少人相親迎娶;而梅州的客家新娘也因為客家人勤奮儉樸的風俗與獨特的民間習俗受到不少人的歡迎,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梅州地區客家民間習俗讓您認識下不同的客家風情。
客家源流
客家的歷史是一部長期遷徙的歷史,客家民俗與客家源流有密切關係,故在談民間習俗之前,有必要先談談客家源流。
客家人是我國古代中原漢族的後裔,西元4世紀前後,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區,由於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日益深化,戰亂不斷,大批漢民為避戰禍,紛紛流落到江南,多數停留在江淮流域及鄱陽湖周圍地區。唐宋以來,江南一帶,又頻頻遭受戰禍天災,這批南遷的漢人被迫再度南遷。他們所到之處,比較平坦的地方已經有人居住了,大部份只得遷居山區和丘陵地帶,因而有所謂"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中原漢人多次大規模南徙,在贛閩粵邊山區經過幾百年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客家民系。從晉元帝時開始,當地政府在登記戶籍時,把這些遷入來的人稱為"客戶","客人"的稱謂可能從此而來。有的專家說,"客家"是"河洛"的變音,也有人說,"客家"即"夏家"。這些"客人"或說"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後,群居於比較偏僻的山村,與外界的交往較少,語言又有一定的保守性,故仍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中原漢語和江淮官話的語音,也雜有一些佘瑤族的語音,形成了一個漢語分支--客家方言。
客家人聚居點比較分散,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四川、湖南、貴州、河南、臺灣九省區的177個縣、市,均有客家人,總數約6千多萬。在這177個縣、市中,純是講客家話的32個縣、市,其中廣東東北部,江西東南部,福建西部一帶山區,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區,成為"客家大本營"。整個梅州地區,除豐順縣有兩個鎮的人講潮州話、一個村子講閩南話和一個佘族村落外,其餘全是客家人。
客家人在長期的特殊環境中,形成了較為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意識。這種習俗和意識,既有中原文化的承傳,又有祖祖輩輩在不斷搬遷的環境中形成的特性,這就是適應新環境的艱苦奮鬥、克勤克儉和開拓創業精神,以及強烈的根源觀念。客家人常說的箴言"挺起腰杆來做人","紮起毛辮做贏人","甯賣祖宗田,莫賣祖宗言"。客家人的這些特性,常常表現在他們對宗族、對祖先的懷念和自信、自強、獨立自主的性恪,以及尊師重教、尊重婦女、酷愛清潔等等傳統意識上。這些特性,構成了客家人的美德。
民俗節日
客家民俗節日,按月順序排列,則有春節、元宵節(賞燈)、清明節、端午節、盂蘭盆節(七月半)、中秋節、重陽節等主要傳統節日。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會和農事節,如太陽生日、觀音生日、佛祖生日、黃帝生日、伯公生日、灶君生日以及天穿日、立秋節、冬至節等。太陽生日是梅縣等地客家人特有的節日。農曆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在北京景山吊頸的日子。據說是把明帝比作太陽,與李士淳(二何)攜太子潛遁歸裡,意欲反清複明、東山再起有關。群眾念的《太陽經》中有一句是"太陽三月十九生"。上述這些民俗節日,過去難免帶有一些迷信色彩,遊神、醮會、趕廟、求籤、求符、酬神、禳鬼等。其間也有一些娛樂性較強的項目,如春節、元宵節的舞龍、舞獅、迎花燈、燒煙架、舞竹馬、舞船燈等,尤以豐順埔寨鎮的"燒龍"和大埔百侯的"鯉躍龍門"最為壯觀和富有特色。還有五華華城一帶地方每年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的山歌醮會和大部分客家地區在中秋節晚上常見的"敬月華"、"遊月宮"等遊戲活動,都帶有較濃郁的地方民俗特色。
後來,一些民俗節日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為各種健康的傳統民間藝術活動和新的娛樂形式所代替。如梅縣,把中秋節定為山歌節,群眾趁著明月,大擺山歌擂臺,取代了其它迷信活動。真它的神靈日、農事節,群眾一般雖然也當作習慣節日來過,但只是弄些應時食品全家人一起品賞歡聚,就算過節,很少搞迷信活動了。
民居建築特色
客家地區民居建築特色,主要表現在它的傳統風格、實用價值和建築藝術上的融合,反映出客家人的生活歷史和所處的環境。其最早的代表,則是高屋圍樓,也叫土樓,是用粘土壘成的碉堡式、全封閉型的大建築,裡面由許許多多的房間組成,分數層,一應生活設施齊全,可供一百多人甚至數百人的大家族居住。這是因為客家人初到南方山區,需要開墾耕地,藉以生存,為避免跟當地土著居民發生土地爭執和各種矛盾衝突,便把住宅建成封閉式並有堅固週邊及瞭望孔的堡壘,以免受到襲擊。
圍龍屋則是稍後期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它跟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雲南的"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漢族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其所採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鬥式"相結合的形式。它的結構二般"一進三廳兩廂一圍",一般的形式在屋前有一曬禾坪,大門之內,分上、中、下3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從兩廂向後伸延,形成馬蹄形的後圍。其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左右對稱,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屋結合成一個太極形整體,裡面以許多個花廳天井為中心組成許多個生活單元。適合一百幾十人的大家庭居住。圍龍屋多數是單圍龍,也有少數是雙圍龍、多圍龍式的。
其它各種民居建築形式,則是根據不同時期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相應有所變化。平原地區通常是"圍龍屋"、"縱列式多棟樓屋"以及"四點金"等較大型的建築。在山區的多數住宅則以"走馬樓"、"五鳳樓"為主。這種建築,可防潮濕,避山洪,又可防野獸。在一些華僑較多的村莊,則常常有一些雜有西洋風格的居室或中西混合的房屋,如梅縣白宮鎮的聯芳樓等,這顯然是受國外建築藝術的影響